一、话说光伏农业(1)光伏农业是话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中国是光伏大国却也不是光伏强国。
中西部大部分地区合理建设光伏电站后,水土保持能力会得到提升,土表植物覆盖会更好。从产业总体来看,我国光伏行业已从十多年前的两头在外,发展成为目前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从90%以上产品出口欧盟,到国内安装应用占到接近一半。
刘汉元说,技术的进步、规模效应的进一步提升,三五年内上述成本还将下降30%以上,成为发电成本最低的能源生产方式,将很快推动光伏发电平价时期的到来,结束对光伏发电的补贴,实现市场条件下可再生能源支撑我国清洁发展的历史转变。如果我们以发达国家的利率水平来测算,东部地区只有34毛、西部地区只有2-3毛;如果同时给予税收优惠,东部地区度电成本约3毛左右,西部地区只有大约2毛。从能源投入产出来看,制造光伏发电系统全过程的能源消耗在电站建成后半年左右即可全部收回,而系统设计寿命25年,可以实现零排放、接近零消耗持续发电。在此背景下采取的减排、压产、限行等等各种措施都只能减缓、减轻排放,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雾霾。光伏产业将加快发电平价时代到来如何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光伏发电无疑是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破解雾霾难题的根本,还在于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刘汉元分析了当前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光伏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对破解雾霾之困产生的效力。对于西部地区的集中式和分布式光伏电站,目前面临的问题是限电的范围不断扩大、比例不断增高。
另外,也强调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表示,对于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电价政策是影响产业发展以及市场发展的重要政策因素,但当前电价政策的调整确实也面临着很多的难点和挑战。对于分布式光伏的民用建筑市场,可以采用4s店模式,居民电价较低带来的经济性问题需要新的政策来解决。展望从资源角度,如果仅仅利用5%的荒漠地带,我国光伏发电装机潜力可以达到15亿千瓦;我国分布式建筑光伏和其他分布式光伏利用,如利用公路、铁路、湖面或者是设施农业,装机潜力也可以达到11万千瓦。
或者说,通过业界的努力,光伏发电成本在2015年基础上,到2020年降低50%,还是可能实现的。今年10月份我们更新了对电价需求的测算,如果按照固规定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小时数,考虑到明年可能的产品价格情况,预期,明年三类地区的光伏发电电价需求是在每千瓦时0.61、0.70和0.83元。
对于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电价政策是影响产业发展以及市场发展的重要政策因素,但当前电价政策的调整确实也面临着很多的难点和挑战。首先,光伏发电的成本还需要明显下降。下半年的市场格局则有很大的调整,这里仅以10月份和11月份两个月的数据来看,西北五省区的新增装机仅仅只有9万千瓦,占总装机规模的46%。现有7500多万千瓦的装机主要分布在15个省区,每个省累计装机都超过了200万千瓦。
去年风电的1231和今年光伏的630现象,对于产业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截止去年年底(2015年编注),全国累计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606万千瓦,今年新增将超过此前累计装机60%的水平。在十三五时期,电价和补贴水平还将逐步下调,这是一个趋势。另外,电力体制改革对于包括可再生能源电价在内的电价机制调整也提出了很多新要求。
但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的征求意见稿来看,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电价补贴水平下调幅度是比较小的,即未来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回报率可能是高于全额上网的模式,从而可能会影响光伏市场各类型的比例。对于分布式光伏电价政策,国家在去年调整了自发自用和全额上网两种政策,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采用0.42元/千瓦时的电价补贴;全额上网模式项目则与集中电站的电价和补贴发放管理模式完全一致。
这两种模式在项目投运的时候任选其一,其后可以单向调整。其次,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缺口还将持续增长。
再有,刚才提到输配电价改革以后,固定标杆电价政策怎么结合市场化的步伐来进行实施。首先是电价水平的调整难以及时反映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的变化。但是,近期的形势发生了一些变化。近几年由于煤炭标杆电价和电网销售电价水平的降低,造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实际收益减少了差不多5-7分/千瓦时。首先,简要回顾一下今年我国光伏发电发展的总体形势。还有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制度,现在看来,推进的进度相对缓慢一些,但如果能够推进的话,就可以降低对补贴资金的需求。
而东部六个省区两个月的新增装机就达到了100万千瓦,占全国差不多接近一半的份额。今年上半年,新增光伏装机以集中式电站为主,这主要是630抢装的结果。
今年在光伏发电开始试行引入招标机制。2014年和2015年,我国连续几次较大幅度地下调了煤电标杆电价,这使得可再生能源标杆电价与煤电之间的电价差距增大了。
分布式光伏电价再简单讨论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价,尤其是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的电价。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我国光伏发电的分布可以说既集中、又相对分散。
行业总体形势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昨天刚刚统计出来的11月底的数据,今年(2016年编注,以下同)前11个月,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超过3200万千瓦,累计超过7500万千瓦,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超过7600万千瓦;发电量前11个月超过了600亿千瓦时,相比去年的不到400亿千瓦时,应该说光伏发电电量贡献增速非常快。如果没有革命性的技术进步,我觉得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很大难度的,2020年电价水平需要降低到0.45-0.5元/千瓦时,对于III类地区挑战很大我觉得,《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来的光伏电价与电网的销售电价相当这一目标更务实一些。电价需求测算没有考虑其他的非技术性相关成本。其中,输配电价改革、由市场形成电价或直接交易机制都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价和补贴政策直接相关。
对于分布式光伏,在过去两三年,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找到合适的项目、怎么去建立更好的商业模式以及融资模式等一些新业态问题。总体来看,大型电站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的五个省区,合计占比达到了46%;但东部一些省区的装机增长也比较快,前六个省的合计装机也占到了全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超过1/4。
还有分布式光伏如何结合电改形势等发展。电价问题电价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了我国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整个可再生能源市场和产业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的迅速发展。
在高比例发展情景之下,光伏发电在2030年可以超过10亿千瓦,可再生能源的能源贡献量可以超过30%,其中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各占据三分之一的份额。截止11月底,今年新增光伏电站装机2800多万千瓦,全国装机累计超过6500万千瓦。
从即往发展看,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光伏发电成本确实实现了显著下降,并且光伏发电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具有了成本竞争力。非技术成本原本不应该在电价中考虑,但这又是企业实际面临的问题,所以在做调整的时候又不得不考虑。我们对此也做了一个简单的测算,如果考虑到风电在2020年能够在部分地区实现跟煤电平价竞争、光伏发电在销售侧实现平价上网,在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仅2020年当年补贴资金的需求就将达到1800亿元,而可征收的补贴资金仅1100亿元,因此2020年当年就存在700亿元的补贴资金缺口,这不仅是光伏行业,也是整个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对于分布式光伏,还需要更加强调地方性的经济激励机制的作用。
可是到底要考虑哪些因素,不同因素考虑的度是多少,导致电价可能出现不同的调整方案。光伏发电十三五的重点发展领域,就是更加强调多元化发展,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和光伏+的应用,作为《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中的第一条,是十三五期间光伏发电发展领域最主要、最重要的任务。
根据电力体制改革文件,我梳理出跟可再生能源电价相关的几项,主要是输配电价改革、计划电量机制改革、由市场形成电价或直接交易机制。无论是从累计装机、还是从新增装机上来看,集中式电站仍然占据了接近90%的比例。
对于一般工商业和大工业建筑的分布式光伏应用市场,商业模式和投融资模式以及保险和信贷政策方面的创新是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总体上,从2016年主要电源的电价水平来看,无论是相对于煤电、天然气发电,还是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力,光伏发电的电价仍然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